(纽约,2019年5月23日)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开馆60周年之际,古根海姆推出首个由艺术家们策划的展览《艺术执照:古根海姆收藏六面观》(Artistic License: Six Takes on the Guggenheim Collection),也是首次在圆形大厅六层同时推出六个展览。《艺术执照》于5月24日开幕,展至2020年1月12日。
《艺术执照:古根海姆收藏六面观》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9。摄影:蔡文悠
六位策展人都是曾以重要个展塑造古根海姆历史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陈佩之(Paul Chan)、珍妮·霍尔泽 (Jenny Holzer)、朱莉·梅雷图 (Julie Mehretu)、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 和嘉莉·美·威姆斯(Carrie Mae Weems)。这些“艺术家策展人”在古根海姆艺术总监南西·斯派克(Nancy Spector)和作品保护专家陪同下,深入美术馆仓库;重访艺术史经典,也挖掘不知名艺术家的惊艳之作。
蔡国强在古根海姆收藏库看康定斯基的风景写生
摄影:吴红虹
蔡国强在古根海姆收藏库看罗斯科作品
摄影:袁欣然
蔡国强在古根海姆收藏库看夏加尔作品
摄影:吴红虹
六个策展主题大相径庭:从种族、性别、身份、移民问题,到对抽象形式和收藏、艺术系统、艺术史本身的反思。展览集合20世纪初到1980年代的古根海姆馆藏经典和少见作品,包括300余件绘画、雕塑、纸上作品和装置,其中一些从未展出。
《艺术执照:古根海姆收藏六面观》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9。摄影:蔡文悠
蔡国强《NON-BRAND非品牌》
圆形大厅1层 & 挑高展厅
古根海姆美术馆好像蔡国强艺术生涯的“老情人”。1996年,作品《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在古根海姆首届Hugo Boss大奖展出,让纽约认识蔡国强。2006年柏林古根海姆美术馆(Deutsche Guggenheim)举办其个展《撞墙》,2008、09年纽约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Bilbao Guggenheim)的蔡国强回顾展《我想要相信》都创下观众入场记录。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08
摄影: David Heald
此次策展,蔡发现20世纪抽象大师们鲜为人知的具象作品——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风景写生,克莱恩(Franz Kline)的自画像,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毕生执意描绘的菊花等。这些看似缺少受人追捧、容易辨识的艺术家“品牌”风格的作品,成为《非品牌》的灵感。
左:康定斯基,《公园里的池塘》Pond in the Park, 约1906年
右:康定斯基,《慕尼黑》Munich, 约1901-02年间
左:蒙德里安,《菊花》Chrysanthemum, 1908-09
右:蒙德里安,《蓝菊花》Blue Chrysanthemum, 1920年代初期
左:罗斯科, 《无题(绳子、垂头和刀静物写生)》Untitled (Still-Life with Rope, Hammer and Trowel), 约1937;
右:蔡国强收藏:罗斯科,《布赖顿海滩》Brighton Beach,约1930年代中期
挑高展厅里,约80件以“沙龙风格”展出的具象绘画来自30余位艺术家,包括馆藏大师和鲜为人知的画家;也“鱼目混珠”几件蔡国强自己的早期油画水彩,与大师们 “打成一片”。与此相邻的圆形大厅一层,蔡的四件火药玻璃画仿炸古根海姆的“品牌”作品,包括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罗斯科(Mark Rothko) 和克莱因(Yves Klein)。
《蔡国强: Non-Brand 非品牌》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9。摄影:蔡文悠
《非品牌》直面当今“品牌”在美术馆和艺术家的问题。纽约地标建筑古根海姆,和威尼斯、毕尔巴鄂、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分馆,本身就是当代艺术产业链的重要品牌。
古根海姆纽约、威尼斯、阿布扎比、毕尔巴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艺术家构建易辨识的风格品牌,成为广被推崇、容易接受的艺术史代言品。包括艺术市场和美术馆系统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品”在全球资本内流通,成为消费的重要部分。甚至艺术市场的拍卖成果几乎代表艺术价值。在蔡国强看来,艺术史围绕极少数拥有好故事的黄金艺术家展开。他们被安排在世界各地的展厅,扮演着代言各自年代和艺术运动、风格的角色;作为文化旅游品牌,满足国内外观众的到此一游。
“所谓创造性的艺术家,大都不是直接进入他们开拓的时代,而是从具象和写实——试图描绘孩童睁眼看到的图像开始。艺术家共有的童真性,可以说是人类永持的一种原始情节,其根本是对‘自然’的自然反应,和‘爱画画’的情感。这情感体现了超越流派和风格的朴实的艺术本质。然而这些往往作为艺术家的非成熟过程而被忽视。《非品牌》中,如雷贯耳的大师和不知名艺术家,不分年代、等级,以沙龙风格陈列。某种方面体现了古根海姆收藏库的真实。”蔡国强表示。
《蔡国强: Non-Brand 非品牌》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9。摄影:蔡文悠
蔡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在寻找艺术史给自己的很小位置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理性判断,挖掘自己的感性和潜能,慢慢培养出成熟的风格。一些艺术家在形成风格后,仍保留对早期绘画情感的自然流露。他们拥有自己的规则体系,也保持着自由,这是他们对被规则化的人生的反叛。艺术史的破坏者,首先也是胆怯的,而胆怯成了他们反抗的基础;创建了成熟的规则,常常也意味着失落了宝贵的胆怯。”
《蔡国强: Non-Brand 非品牌》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9。摄影:蔡文悠
值得一提的是,蔡国强从2018年开始火药玻璃画实验,这是他首次正式展示作品成果。“我在玻璃和镜子之间,仿炸前辈‘品牌’的幻影,借此讥笑自己的‘品牌’,也对自己、前辈、美术系统和观众开个小玩笑……”
玻璃火药画《Non-Brand 非品牌》创作过程,2019
更多展览信息
圆形大厅2层
陈佩之(1973,中国香港)《性、水、救赎、或何为浴者?》(Sex, Water, Salvation, or What Isa Bather?)探索西方艺术史中的“洗浴者”主题,和随之产生的关于水、人体与欢娱间的关系,和放逐这一概念。
《性、水、救赎、或何为浴者?》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9。摄影:蔡文悠
圆形大厅3层
理查德·普林斯(1949,美国巴拿马)《四幅正确的绘画》(Four Paintings Looking Right)探讨馆藏1940-50年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在形式上惊人的相似。最终提问:品味是如何形成的?
《四幅正确的绘画》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9。摄影:蔡文悠
圆形大厅4层
朱莉·梅雷图(1970,埃塞俄比亚)《哭金见黑》(Cry Gold and See Gold) 思考二战后,创伤、流离失所和紧张感如何跨越文化界限,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得到呈现。
《哭金见黑》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9。摄影:蔡文悠
圆形大厅5层
嘉莉·美·威姆斯(1953,美国俄勒冈)《本会如何》(What Could Have Been)呈现在形式和隐喻中纯粹黑白的作品,跨越多个年代、媒介、风格。揭示美术馆以西方经典为基础的片面收藏策略。
《本会如何》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9。摄影:蔡文悠
圆形大厅6层
珍妮·霍尔泽(1950,美国俄亥俄)《好艺术家》(Good Artists) 表现艺术史经典中的性别差异,尤其对女性的排斥。
《好艺术家》展览现场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9。摄影:蔡文悠
《艺术执照:古根海姆收藏六面观》由古根海姆艺术总监南希·斯派克组织,助理策展人Ylinka Baratto,馆藏总监、古根海姆资深策展人Tracey Bashkoff,策展事务总监Joan Young协助。
教育活动亮点
“思考《艺术执照》系列:蔡国强”
古根海姆艺术总监南希·斯派克与蔡国强对谈 + 放映:
纪录片《十月:未实现的世纪》, 2018
夏姗姗导演;33 Studio 制作
时间:2019年6月18日,6:30pm开始
地点: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放映厅
第一时间获取艺术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艺术品牌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艺术品牌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站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