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中国画 245cm×123cm 2022年 方 向 作
当代水墨艺术介入新世纪的文化格局以后,在世界文化情景语境中去感悟、彰显和延伸水墨艺术的精神特质与表达手法,就成为当代水墨画家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此,不同画家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方法与文化回应。而山水画家方向的文化自觉,则是体现在以水墨艺术语言为世人提供了一种讲述“中国式”世界故事的路径与方案。
《祥云》中国画 245cm×123cm 2022年 方 向 作
近些年来,方向的写生山水绘画以“游观”式的观察视角给美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不仅记录着一位画家亲和自然、环游世界各地的行为经历,而且通过一系列水墨游记呈现出方向以中国之眼关照世界、以中国绘画的山水之眼去重构和塑造世界的独特智慧,由此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山水课题。中国山水绘画拥有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包括树石法、皴法、三远法等用于表现和认知的方法,而方向正是以中国山水绘画的本体语言表现了“世界”风景。
《祥云》中国画 245cm×123cm 2022年 方 向 作
在作品中,缭绕的云雾被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真实景观中云雾往往是升腾在高空,但压低的云雾反而非常准确地将描绘对象的地理风貌和物候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所绘城市题材作品中的树木与远山、云雾也较好地融合于一体,让观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国山水绘画特有的观察视角。而近景的汽车街道,中景的轮船轮渡以及远景的建筑等景象流露出一派浓厚的地域风情,从而塑造出了一幅幅“水墨游观”的自然风景。
《正月》中国画 245cm×123cm 2022年 方 向 作
在一些作品中,于悬浮在城市半空的云雾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的氛围中,以近景的水波、中景的云彩和远景的浮云等形成了中国山水绘画中“天人合一”的生活景观,画中穿梭的人群又提示着这是集群式的都市社会。从某种角度来讲,方向的都市题材山水画是一种当代社群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探索,且在更深层次上提示着中国山水绘画除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伦理意涵之外,山水文化实际与人类社会之间具有一种更加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将中国山水绘画广而言之,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山水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景观,也契合了中国山水绘画与西方风景绘画之间异曲同工的微妙。
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城市云雾与建筑、都市人物与水畔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画中景象给人以既熟悉又陌生、在亲切而熟悉的情境中升腾着一种陌生而疏离的情愫,这也正是方向写生山水画微妙的特殊涵义。
在作品中,方向在表现景象中运用了中国山水绘画的“三远法”,特别是在中景的处理中没有完全遵循焦点透视的取景方法,这也是方向写生山水绘画中的一个共同特点。这一点,方向在域外写生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作品《雨中清迈》(2016年)中描绘的温润与潮湿,恰恰对应着方向南国家乡的特殊气候,但佛国的寺庙、佛窟、佛塔等建筑景象又将这种近似乡愁与畅怀思想渐渐推向远方。所以说,方向表现任何一个都市即便异域都市,都是在“纳”与“融”的过程中,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作为文化母体。由此,方向以笔墨语言回到故土的亲和,化写城市山水的无限可能,在顿悟性的写意精神和图式的开合中,保持着对于笔墨本体的自觉,同时强调山水画语言符号的独立审美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方向以闳阔视角观看世界的方式,犹如以水墨语言、山水视角遊观世界的水墨游记。他一方面通过行走与观看,即景抒写自己的精神,另一方面亦将传统山水目识心记的观瞻与表现手法,渗透到他的图景之中。这种奇妙的融合使其画面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又充满生机与新意。
《北海》中国画 180cm×192cm 2022年 方 向 作
《黄果树瀑布》中国画 180cm×288cm 2022年 方 向 作
方向简介: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银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铜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曾在北京、广州、伦敦、曼谷、菲尼克斯、纽约、芝加哥、路易斯维尔、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参加“百年中国画展”、上海(美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以及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出版有《新水墨大系·方向卷》《当代中国画家丛书·方向》《当代中国山水画新篇章·方向卷》等三十余种个人作品集。
第一时间获取艺术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艺术品牌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艺术品牌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站的价值判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