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新浪收藏 前言:诚轩拍卖此次佛像唐卡小专题拍品不多,但也有颇为亮眼者,明宣德铜千手观音菩萨坐像即为其一。在此衷心感谢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老师在百忙之中研究,并撰写文章,使得我们对这尊千手观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特意将研究文章分享给各位同好。 汉藏交融传妙相 千手观音独称尊 ──明代宫廷风格铜千手观音菩萨像赏析 在藏传佛像艺术体系中,明代宫廷造像无疑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它以造型完美、工艺精细、风格成熟、气质华贵的优胜特质受到市场的特别青睐和追捧。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明代宫廷造像是由明代宫廷造像机构和皇家御用工匠精心雕造的佛教造像,风格鲜明突出,它在藏传佛像艺术基础上大量融入中原文化和艺术元素,表现出汉藏艺术交融共存的鲜明特点,学术界因此将它归类为汉藏风格;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用途:一种是刻有纪年铭文的形式,用于赏赐西藏上层人士,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另一种是无纪年铭文的形式,主要为宫廷佛堂或皇家寺庙供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尊铜铸千手观音菩萨像就是一尊不带纪年铭文的明代宫廷风格造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尊明代宫廷风格的千手观音菩萨像。
BYk9-fxrtzte9940245.png 保存到相册 Lot 877 明宣德 铜千手观音菩萨坐像 44cm。High 我们先看它的基本特征。此像结跏趺端坐于束腰式莲花宝座上,有十一面四十八臂。十一面分五层排列,其中下面三层每层三面,分别呈慈悲、寂静、嗔怒的形象,第四层现忿怒相,最上层为佛面;下面四头皆戴五花冠,面面端庄慈祥;最上佛面螺发高髻,面相庄严。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钏镯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本有的质感。四十八臂环绕于身体周围,其中中央两手合掌于胸前,两手托长寿宝瓶,最上两手相交托化佛,最为引人注目,其余手对称分置两边,或结印或持物。莲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花瓣周匝环绕,饱满有力,头部饰有立体感极强的卷草纹。莲座下部封底已开,装藏尽失,但从大开的内膛可清晰看到内膛的面貌,为造像时代、产地和工艺的判断提供了参考依据。莲座下封藏已无,内膛空空,但膛内规范的形制,褐色的皮壳,座底边缘均匀剁出八个剁口,皆为永乐宫廷造像典型的工艺特征。整体造型精准、法相庄严;无论整体造型还是局部雕工,无不精致细腻,生动自然,既符合历史规制,也饱含时代艺术气韵;特别是其题材稀有,体量硕大,品相完美,堪称一件品质上乘的古代佛教雕塑珍品。
GgvD-fxrtztr3688290.png 保存到相册 根据其这些造型特征,我们不难确定其表现的题材,它表现的是四十八臂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其千手表示护持一切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一切众生,合之表观音大慈大悲、法力无边。千手观音的来历佛典有明确记载。相传在久远的过去世,千光王静住如来为众生宣说《大悲咒》,观音菩萨参与谛听,观音原是初地菩萨,听法后顿由初地升至第八地,遂发大誓愿,欲利益一切众生,因愿力所感,顿时全身生出千手千眼。后来千手观音的流行就与佛教《大悲咒》的广泛流传密不可分。千手观音常见的形象有两种,一种是四十二臂观音,即本具的两手两眼外,左右另各有二十只手,每只手上又各有一眼,两边共计四十只手四十只眼,以此乘以二十五有(即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包括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即成千手千眼。另一种是四十八臂观音,一般认为是四十二臂加上麦穗手、羯磨轮手、宝矛手、宝锤手而成四十八臂。一般四十二臂观音是立像,而四十八臂观音是坐像。无论四十二臂还是四十八臂,都是观音菩萨慈悲救世无穷悲愿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8AbZ-fxrtzte9940252.png 保存到相册 关于四十二臂千手千眼观音的手印和持物,《法苑谈丛》详细记载了它们的名称和功用,依次是:1、施无畏手,能令众生无畏惧;2、持日手,救眼暗无光者;3、持月手、救患热病令清凉;4、宝手,为众官位者;5、宝箭手,令善友早相遇;6、净瓶手,为求生梵天者;7、杨枝手,除种种病难;8、白拂手,除一切恶障;9、宝瓶手,为调和眷属;10、盾牌手,辟一切恶兽;11、钺斧手,除一切王难;12、髑髅宝杖手,役使一切鬼神;13、数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14、宝剑手,降伏一切鬼神;15、金刚杵手,摧伏一切怨敌;16、铁钩手,能令龙王拥护;17、锡杖手,慈悲覆护一切众生;18、白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19、青莲花手,为生十方净土;20、紫莲花手,能见十方诸佛;21、红莲花手,能令生天;22、宝镜手,成就大智慧;23、宝印手,成就大辩才;24、顶上化佛手(二手),为得诸佛摩顶授记;25、合掌手(二手),令一切人及鬼神爱敬;26、宝箧手,能得土中伏藏;27、五色云手,令速成佛道;28、宝戟手,能辟除怨贼;29、宝螺手,号召天神;30、如意宝珠手,能令富饶;31、绢索手,令得安稳;32、宝钵手,令身体安稳;33、玉环手,令得仆役;34、宝铎手,令得上妙音声;35、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36、化佛手,生生不离佛;37、化宫殿手,生在佛宫殿中,不受胎生;38、宝经手,令博学多闻;39、金刚轮手,直至成佛终不退转;40、蒲桃手,令稼谷丰收。许多佛典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yIhV-fxrtztc3217238.png 保存到相册 我们再来看它的艺术风格。这尊造像在面部、造型、装饰、表现手法、工艺等诸多方面,与带纪年铭文的明代宫廷造像完全一样。如端庄规范的造型样式、宽平方正的国字型面部、胸前及腰带下装饰的U字形连珠式璎珞、腿部流畅优美的写实性衣纹、宽大规整的束腰式莲座、莲座上饱满齐整的莲花瓣,以及合金铜材料等,都体现了明代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与现知的明代宫廷造像无二无别。这些艺术特征既保留了西藏佛像艺术传统点,又吸收和融入了中原艺术元素。其中,中原艺术元素的融入尤为鲜明突出,如造像的面部完全符合中原人士的审美;造像的衣纹是中原地区传统的表现手法;造像的合金铜材质更是中原地区的发明创造,等等。因为兼有汉藏两种艺术特点,所以学术界将此类造像的风格统称为汉藏风格。类似风格和工艺的金铜造像现存不少,经常现身于国内外博物馆和艺术品市场,说明它们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它们共同见证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这些造像亦皆出自明代宫廷,它们主要用于皇宫内外佛堂和皇家喇嘛庙殿堂供奉,而不像那些刻款的宫廷造像(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所以它们不带刻款,也无需刻款,属于明代宫廷造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笔者曾于2008年撰写《明代宫廷造像的另一种形式──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收藏的无量寿佛像为例》,以多件实物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论证了此类宫廷造像制作的来由和用途,可以参考。
B6zR-fxrtztc3217242.png 保存到相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像风格不仅在艺术形式和工艺上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影响,而且在表现题材和造型样式上也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因为它表现的四十八臂千手观音菩萨不是藏传佛教信仰的题材,而是中原地区一直十分流行的固有题材。据考证,千手观音原为印度正纯密教的崇奉,约于唐开元年间正式传入中土,首先为唐代密宗崇拜,后来因其圆满的表法意义,受到中原佛教各教派的普遍接受和崇信,成为中原佛教重要的崇奉对象。而众所周知,藏传佛教也崇拜观音菩萨,但它崇拜的观音种类主要为四臂观音、八臂十一面观音,以及众多的观音菩萨化身如二十一度母等,千手观音历史上西藏也有崇奉,但它明显出现于明代以后,是中原佛教影响的结果。类似造像题材在明代宫廷造像并非孤例,现知还有如意轮观音、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持经观音、摩利支佛母、普贤菩萨、
-
-
第一时间获取艺术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艺术品牌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艺术品牌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站的价值判断。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